专题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南昌航空大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典型示范>详细内容

守初心砥砺前行 担使命铸魂育人
——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建引领再上新台阶

来源:测光学院 发布时间:2019-10-12 19:28:00 浏览次数: 【字体:

36b8050939314285bb99c102efa844eb.jpg

刚刚公布的2018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南昌航空大学成功斩获5项。其中,以史久林为第一完成人的“受激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水下参数及目标探测技术”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以伏燕军为第一完成人的“基于结构光的三维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进步二等奖,双双落户于该校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近年来,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不断推动党建引领“双融合双促进”,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形成了党建工作“头雁效应”。

“样板支部”示范引领——

近年来,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委创新支部设置机制,把党支部建在学科上,以党建引领学科发展,突出抓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拔政治素质强、党性修养高、业务能力精的青年学术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厚植“品牌”理念,打造“品牌”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党员教育,加强党员管理,凝聚党员力量,形成促教学、促科研的强大动力,使基层党建工作在学科建中焕发出勃勃生机。2018年,电科光电教工党支部获批成为南昌航空大学唯一一个“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共同学习,相互借鉴,实现共赢”的党建共建创新模式是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3月,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电科光电教工党支部与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光电信息工程教工党支部在双方党委书记见证下签订了支部共建协议。着重从党建“高速公路”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党建“双带头人”计划等方面,凸显双方自身优势,深入挖掘双方合作潜力,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暮春5月,为加快推进党建共建工作,尽快推进共建协议落到实处,双方开展了第二次共建活动,在以立德树人为主线联合上海光机所薄膜中心党支部共同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推进太赫兹光谱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光学频率梳技术及其应用开展合作研究和加强光谱技术在无损检测相关方向上的应用研究为等方面,进一步达成了共识。

“学校正面临博士点的建设。我们的优势是无损检测,希望通过支部共建,在双方光电检测优势上取长补短,共同上升一个台阶。另外,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已通过专业工程认证,希望能借助对方的经验,有助于顺利高效完成我院专业工程认证工作。”电科光电支部副书记史久林说。

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充分发挥“样板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除了与上海理工大学实现党支部共建外,已推动学院党委与江西省锅检院党委、测控生医党支部与上海五建公司等企事业党支部联合共建,充分发挥“党建共建模式”辐射效应。

该学院还成立了学生党委工作部。该机构既是培养学生党员骨干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树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生党员政治教育,让学生党员在学院党建工作中做好“参谋”助手。

“党员先锋”旗帜飘扬——

史久林,博士、副教授,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电科光电教工党支部副书记。多年来,一直从事海洋遥感探测受激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研究。该研究主要用于海洋环境参数及水下目标探测,特别是隐身目标探测,可认为是一种“卡脖子”技术。

作为一名有八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科研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积极带领团队师生克服困难,开拓创新,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开展科研工作。“要攻克技术难题,就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他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这个80后斯文小伙子而言,没有所谓的“朝九晚五”和节假日的概念,也可以形容为“996”。三点一线是标配,通宵达旦做实验、分析数据是家常便饭。他从不轻易放弃每一个新的实验现象,通过查阅文献、咨询同行、反复推演,仔细斟酌每一组数据,既力求实验的真实可重复性,尊重科学,又力求数据的完美,以最佳的图文还原实验。

“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对于实验现象要谨慎细心,多角度考虑,在大数据里面找规律,在差异里面寻突破。”这是史久林老师经常对所带研究生的嘱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近年来,年轻的史久林博士先后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杰青”、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南昌航空大学“青年井冈学者”、 南昌航空大学“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先后两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同样,作为学院党委委员的伏燕军,又何尝不是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关键时刻“冲锋陷阵”呢?

2018年12月,学校启动了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使新方案更加符合“新工科”模式人才培养,他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亲自带领相关系部主任到省内外高校开展调研,到企业实地走访座谈,向企业和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现场召开方案制订研讨会;同时邀请校内外专家来校进行现场指导。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与党支部活动相融合进行,带领各专业圆满完成了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他牵头负责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申报江西省“一流专业”全部成功获批,获批数占全校总数的30%。

“学院去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一流专业申报等中心工作,而且成效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严要求’和‘高标准’,都得益于学院有一批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优秀共产党员。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先锋引领,旗帜飘扬’已成为学院的“品牌化”工程了。”学院院长邬冠华说。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正是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建工作的双融合双促进,不断涌现出像史久林、伏燕军等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承载着“教书育人、科研报国”的使命,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早已把南昌航空大学当成了自己的家。

“科研育人”润物无声——

科创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科创是路,引导我们前行。

搭建科研助手平台,即让本科生大一就走进实验室进行锻炼和磨砺,是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传承多年的优良传统。新生入学教育时,学院把课堂“搬进”实验室,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研究方向有个“印象”,随后通过“导师制”,即一个老师带一个学生,来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走进实验室,可以把自己的基础知识和老师的教学科研结合起来,在课程、科研和创新实践中与老师随时进行交流,反过来,老师也可以与学生分享自身的科研经历和实践经验,充分体现教师的“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对人才培养起到潜移默化作用,使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学校优秀校友、2013级光电专业本科生严峰从大二就走进实验室,做好老师科研助手的同时,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实践到科研过程,大学四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5项,授权22项,以第一负责人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TRIZ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江西赛区)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荣获南昌航空大学“成才路上好青年——创新之星”和“优秀毕业生”称号,如今已被俄克拉荷马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2017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二本科生王璐明,大一就选择进入老师实验室。半年的学习经历,让工作踏实认真的他逐渐对科研项目产生浓厚兴趣,并有了自己大学生涯的整体规划。先后立项2个重点三小项目和一个挑战杯预研项目。

“只要你有想法、有信心,就可以尝试开启自己的科创之路。看起来高大上的项目你也一样能参与,别人天天泡的实验室你也一样能进,在最美好的年华,唯有拼搏不负青春”。这是王璐明的切身感受。

经过两年的成长和磨练,他现在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科研、学术竞赛和学生工作等方面永葆初心、砥砺奋进,为学院和学校争得更多荣誉。”这是他献给党组织的“礼物”。对于每个人来说,回望自己努力过后留下的步履脚印,这一句风轻云淡的话或许包含了千万种百感交集,但至少事实证明,这一种努力没有白费。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心、协同进行,都有着“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共同使命。专业课老师在帮助学生专业成长的同时,还要引领学生精神成人。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学校“打通课程育人‘最后一公里——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内涵要义和精神实质,要求专业课老师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找到专业点和育人点的契合之处,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

以《大学物理》为例。伏燕军教授在讲到原子物理、核物理和质能方程及光电效应相关内容时,就会向学生介绍我国“两弹一星”等老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拓展知识面,把所学知识学深悟透,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激发学生的航空报国和爱国热情。

学院以修订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应时代之要求,顺学校之发展,融入了具有各专业“思政元素”特色。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敖波老师在讲述《检测技术与仪器导论》时提到,航空航天产品是直接关系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国家安全,为保证其高性能、高质量、高可靠性,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被广泛运用于发动机及机身的零部件产品及标准件的设计制造环节,在役飞行器的定期检测以及维修检测中。没有无损检测,飞机不能安全飞行,火箭难以上天,火车可能会出轨,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会发生泄漏,锅炉和压力容器会发生爆炸……,无损检测被誉为工业界的“质量卫士”。他经常在课堂上结合本专业,为学生讲述校友黄水英、李秀芬、杨扬、刘松平等航空无损检测专家献身航空事业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树立献身航空国防的远大志向。

据统计,航空工业和中航发80%以上厂所无损检测室负责人为本专业毕业生。

学院开设了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实践班,选拔了一批来自全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员,采取引导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参赛能力。通过创新实践班的组建,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创新实践精神,鼓励学生要有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决心,引导学生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掌握基本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成为综合型、多科型、跨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举办2019年度教师教学比赛时尤其突出“课程思政关键环节”。要求参赛教师结合各自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各类课程纳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容,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也正是学院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强烈的职业精神,提高教师育人水平和能力,大学物理教研部张君老师凭借自己扎实的功底,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代表江西省参加了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华东地区赛,并荣获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地拉开帷幕。“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把‘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贯穿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实现新时代新党建。”学院党委书记周贤群说。


责任编辑:李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