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提质年】深学笃行见效:我校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2025年,站在“十四五”收官冲刺与“十五五”谋篇起笔的历史交汇点,南昌航空大学以“发展提质年”为契机,锚定高质量发展航向,向九大领域发起攻坚。为全景呈现改革实践成果,凝聚奋进共识,我们策划了以“提质增效促发展,航空报国谱新篇”为主题的“发展提质年”主题系列宣传报道。
今日,正式推出该系列的首篇报道,聚焦党建引领提质,展现学校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构建“深学真知、笃行实干、转化见效”闭环体系的实践。接下来的半年,我们将按月度推进计划,持续报道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突破、开放办学等领域的生动实践,为加速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注入强劲动能!
“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重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践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春季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深刻论述,为新时代理论武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党委深刻领会这一要求,紧扣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和“1269”行动计划的部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起“深学真知、笃行实干、转化见效”的闭环体系,以理论滋养初心、以实践践行使命,走出了一条具有航空特色的高校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学细悟强根基:在“知”上求突破,筑牢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学校党委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精准化、机制化、体系化的学习实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精准对标,把准政治方向。学校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等核心内容,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论教育》成为办学治校的“案头卷”,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转化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机制护航,提升学习效能。党委班子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创瓶颈突破”等现实课题,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常委会“第一议题”等形式深钻细研,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科学决策。《“双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航空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让“学思用贯通”有了制度保障。
体系联动,拓宽学习维度。“党委领学、旁听研学、内外联学”的“三学联动”机制成效显著:校领导带头研学并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发挥“头雁效应”;党群部门负责人与二级党组织书记共同参与旁听,强化监督评价;每年与兄弟高校、企业开展联学,形成多层次学习网络。如今,全校二级党组织学习实现督导全覆盖,理论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
知行合一见行动:在“行”上求实效,拓展育人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学校党委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通过多维场景搭建,推动知行合一落地生根。
理论宣讲实现全覆盖。今年上半年,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领导班子成员为分管单位师生讲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成为校领导带头宣讲的生动实践。目前,由校领导、中层干部、教授、辅导员、青年骨干组成的宣讲团,已实现分众化宣讲常态化;党建创新实践中心、航空科技馆等平台与官网、官微等网络矩阵联动,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宣讲阵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思政教育焕发新活力。依托新时代伟大变革案例和江西地方特色文化,学校深化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打造“四色三同一线”特色课堂。“暑期大思政”“万名大学生进千站”等活动,让“行走的思政课堂”走出校园、扎根社会,推动思政实践教育走深走实。
服务师生彰显真情怀。每周校领导班子例会专项研判师生诉求,72小时限时督办制高效响应;“书记面对面”“校长约吧”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校院领导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校园规划、食品安全等重大事项邀请学生代表全程参与……2025年上半年,学校已处理师生诉求信息1000余条,用真心实意架起校生“连心桥”,实现学校与学子之间的双向奔赴。
成果转化显担当:在“效”上求突破,赋能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南昌航空大学深耕“知”、力行“行”,以发展成果检验理论学习成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立德树人结出丰硕成果。前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进校园分享歼—10C“伴飞”故事,成为学校国防教育“八个一”工程的生动一课;“四个在昌航”系列活动、“一核两翼三线四范”育人矩阵持续发力。亮眼成绩单接踵而至:成功主办第十七届全国马院院长论坛、承办全省高校学子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获批教育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获教育部思政精品项目等多项荣誉,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斩获全国特等奖等。
人才培养彰显航空特色。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获批,填补全省学科空白,2026年博士点申报工作正稳步推进;航空专业招生占比近80%,首批微专业顺利推出;孝彭书院、航空制造产业学院等平台高质量建设,航空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完善。
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太行实验室江西创新中心落户南昌航空城,中国航发集团级UTC、国际联合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建设提速;江西省航空制造创新中心、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交叉中心等协同推进;科技特派员覆盖7大航空产业核心区域。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新增自主培养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类)1项、省科技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2项成果入围国家科技奖评审。
从“制度建设年”到“作风提升年”再到“发展提质年”,全校上下锚定目标、协同发力,服务地方经济和航空产业发展的使命担当愈发凸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持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智慧力量,以实干笃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教育强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昌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