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魏廷格研究员畅谈“钢琴艺术在中国”
启航网讯 11月3日晚7点,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魏廷格研究员,在我校音乐厅举办了一场主题为“钢琴艺术在中国”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文法学院胡晶晶主持。
魏教授首先以史入手,凭其渊博的史学积淀,细数古钢琴和现代钢琴与中国的渊源,也从专业角度阐明了古钢琴和现代钢琴的差异,深度剖析了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钢琴传入中国所面临的文化碰撞以及后知后觉的二元融合:古钢琴在传入中国之后,虽然深得康熙帝重视,但社会各方面并没有对它的需求,钢琴只是那段历史的插曲。在鸦片战争后,现代意义上的钢琴才得以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
紧接着,魏教授又以细腻,严密的论证,阐述钢琴为什么能在中国存在下去的三大理由。其一,宗教影响在华的扩大,早期的钢琴教师大多由教会学校的钢琴教学培养;其二,在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进行曲中凝聚力和战斗精神内涵的迫切需要。而进行曲又多以钢琴演奏;其三,他认为:音乐艺术由单声思维向多声思维的发展是有其规律性的,中国固有音乐大多是单声思维,而钢琴则相反。
谈得兴起,魏教授又开启了另一个核心主题:中国钢琴艺术。他赞扬傅聪先生是西方音乐表演中的中国文化精神。他认为中国需要属于自己的钢琴艺术,无论是作曲、演奏,还是理论研究。并现场弹奏了几首集中表现中国风格的钢琴曲,让学生对前辈努力把西方乐曲的中国化有了感官认识和体验。
魏教授以其丰富的人文素养以及隽永的措辞,赢得在场学生的阵阵喝彩与掌声。而在场学生也深刻感受到钢琴作为音乐的分支,在技巧方面和中国传统乐器有很大差异,但是就审美价值而言,同样都是艺术的具体化再现,随着其不断中国化,必将给我们呈现出更精彩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