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期物价上涨问题的几点看法
启航网讯 物价是普通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我们每天的基本生活都与物价息息相关。当大多数商品(劳务)的价格普遍且持续上涨时,经济运行中就存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一般用CPI、PPI上涨率或GDP平减指数的变动来表示,当然一般我们更关注CPI上涨率,也就是消费物价指数的上涨。国家统计局于今年元月中旬公布,2010年CPI上涨3.3%,我国现在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作为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特征,世界各国都发生过,比如:日本在战后发生过三次大的通货膨胀,美国从1998年至2007年10年期间,通货膨胀率超过3%的年份多达四年。
本次通货膨胀始于2009年7月,主要是货币供给的加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所造成的。(1)自2009年7月开始,M2增速有16个月份在20%之上,高点接近30%,流动性过剩是本轮通胀的根源。(2)通货膨胀与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密切相关。其中,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可能是主要原因。中国的劳动力,特别是低端劳动力,正在变得越来短缺。今年初,国际劳工组织(ILO)公布了一份名为《2010/11全球工资报告》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和2009年,全球工资平均增速(不包括中国)大幅放缓的同时,中国印度工资表现不俗。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2009年我国扣除通胀因素后实际平均工资增速均超过11%,显著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目前,本轮通胀造成了农副产品价格加速上涨,尤其是2010年年中以来食品价格上涨,这也是本次通货膨胀受到更大关注的原因。但我们必须看到,春节因素是春节前后,粮食肉禽蛋鱼价格摆脱温和上行态势进入加速上涨阶段的重要原因,随着春节的远去,农副产品的价格应该有个基本的回落。
本轮CPI上行开始于2009年7月,目前已上升了19个月,已处于中后期。自2010年开始,国家出台了多种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例如加息,打击囤积居奇,控制信贷规模,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物价水平将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
编后:本文作者杨海军,系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区域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希望通过专家对物价上涨的理论分析,广大读者能够正确认识这一经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