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南航要闻>详细内容

南航要闻

“十一五”期间,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硕果累累

来源:教务处 作者:黄恢义 摄影: 发布时间:2011-04-21 浏览次数: 【字体:

启航网讯  “十一五”期间,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扎实推进教学改革

  2006年我校决定在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为了切实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我校抓住教学评估机遇,以评促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不断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在此期间,我校一方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多类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国防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开设了旨在加强基础、强化能力培养的“春晓”教改试点班,强化特色专业高年级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应星”实验班;同时,在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中实行“本科毕业证书 专业岗位资格证书”的培养模式,与国际焊接工程师认证对接。一方面深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如大学英语课程同时进行了分级教学及新思维英语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政治理论课试行了教师挂牌上课制;高等数学等重要基础课程部分实行分级教学等。三是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教师参加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总结了一大批教学成果。

  “十一五”期间,我校共立项教改课题492项,承担省级教改课题的研究205项,承担国家级教改课题研究3项;国防生培养创新项目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焊接专业工程应用及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软件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同时获批省级人才培养实验区;学校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90 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教学整体改革与实践》和《回归工程的焊接工装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教改项目同时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我校近20年来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大突破。

  

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为更加适应社会和人才市场需要,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两次修订(制订),使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了人才培养观念,强化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突出了航空专业特色,更加注重了因材施教,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体现了科学性和规范性。

  “十一五”期间,我校新增专业9个,使我校专业数由2005年的42个增至51个,调整后的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其中,工学类专业22个,占43.7%;文学类专业9个,占17.6%;管理学专业8个,占15.7%;初步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工、管、文为主干学科,工、管、文、理、经、法、教协调发展的本科教育专业格局。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和软件工程等5个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英语和应用化学等8个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和软件工程等5个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英语和应用化学等8个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

  在课程建设工作中,“十一五”期间,学校加大了课程建设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完善课程教学文件,组织修订(制订)了课程教学大纲;二是积极开展课程评估和校级精品课程评定,大大推动了课程建设工作。五年来,评定和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76门,获得省级精品课程1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三是在校园网建立了课程信息和课程教学《课程信息中心》《天空教室》两个平台,大大丰富了我校网上课程教学资源。《课程信息中心》已注册使用的课程达270门,《天空教室》课程达644门,点击率达7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