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提质年 人才培养篇3】激活双创“引擎”,我校人才培养跑出加速度
启航网讯 作为培养航空领域及地方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阵地,学校深刻把握新时代发展脉搏,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航空国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网络+线下,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
学校将双创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打造涵盖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融合课程及网络平台课程的多层次体系。网络课程打破时空限制,方便学生灵活学习;线下课程聚焦互动实践,创新“以赛促教、赛教互动”模式,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与《创新创业导论》课程深度融合。通过引入大赛真实案例、强化实践环节,助力学生转化理论知识,同时分赛道整理包含国金项目路演视频、商业计划书、PPT等案例的资源包,梳理备赛时序表发放至师生,紧密衔接教学与实践,显著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与大赛备赛水平。
训练营+模拟赛,推进精细化赛事培育
学校将高水平学科竞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顶级赛事为牵引,打通“校级选拔、省级突围、国家级冲刺”的竞赛进阶通道,构建分层递进的项目孵化体系。系统挖掘储备早期项目,依托各学院专业优势孵化重点团队,引入专家提供多轮精准辅导,结合模拟答辩、路演演练等实战化训练,全面提升参赛项目竞争力。聘请校外专家对校赛项目开展网络及现场评审,遴选优秀种子项目;针对不同晋级阶段项目,举办多期专项训练营,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评委提供全方位辅导。在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学校斩获13项金奖、6项银奖、17项铜奖,获奖总数与金奖数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创下赛事最佳成绩。
梯度化+全周期,搭建专业化孵化平台
学校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核心载体,打造集项目孵化、专业实践、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提供开放式工位、独立研发实验室、路演大厅等基础空间,构建从项目入驻、孵化加速到成熟转化的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实施“梯度孵化”机制:为初创团队提供空间与注册辅导,为成长团队对接产业资源与投融资服务,助力成熟项目推向市场、促进成果转化。目前,基地已孵化“芯航科技”“芯矅长空”等优质项目,部分项目申请专利并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学校将优化基地运营模式,强化与科技园区、龙头企业联动,拓宽项目来源与出口。
内培+外引,组建优质化导师队伍
学校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建设双创导师队伍。一方面,引入社会优质资源,聘请优秀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担任校外导师,为学生创新项目提供前沿指导;另一方面,选拔组织校内双创导师参加能力提升培训班,促进其专业成长。目前,学校拥有校内导师765人、校外导师87人,核心导师团10人,27人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专家库,形成理论与实践融合、校内与校外协同的高素质师资力量,为双创教育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实验室+产业端,打通高效化转化链条
学校创新科研反哺机制,打通从实验室到课堂、从成果到项目的转化链条。鼓励教师开放前沿科研课题,吸引本科生早期进入科研团队参与实践,将成熟科研成果有意识地转化为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加速成果落地,学校为项目团队提供双创指导、专项资金支持、孵化场地保障等全方位服务,助力创意构想转化为现实解决方案,形成“科研支撑创新、创新引领创业”的良性循环,为双创教育注入持续动能。
一系列举措推动学校实现教育质量、竞赛成绩、孵化成果全面提升,让“双创引擎”持续发力,为人才培养按下“加速键”,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图文一审:何珏 图文二审:朱延平 图文三审: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