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最美教师】邱国斌:把生产线“拆装”进课本,用“深夜灯”照亮育人路
启航网讯 在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备受赞誉的教师,他以深厚的教育情怀、卓越的专业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同事眼中的学习楷模。他就是2025年南昌航空大学“最美教师”获得者邱国斌教授,用“理论落地、实践育人”的初心,在教学、管理、党建岗位上走出了一条务实而温暖的育人路。
打磨教材:让课本“载”着企业真问题
“编教材不能只堆知识点,要让学生拿到手就知道怎么用。”谈及获评江西省优秀教材的《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邱国斌老师的话里满是务实。他深知,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未来要进企业解决真问题,教材必须“接地气”。
编写时,他特意避开抽象理论的堆砌,每一个案例都紧扣企业真场景。从普通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优化,到车间零部件加工的建模分析,甚至把学生生产实习时遇到的“设备调度冲突”“物料配送延迟”等真实难题直接搬进课本。邱国斌从不只停留在理论讲解,而是引导学生用仿真软件搭建模型,模拟各类难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通过对比数据验证哪种方案能切实提升生产效率,让学生提前在课本里“走一遍企业实操流程”。
这份对“实用性”的较真,让教材既守住了教学标准的专业性,又打通了理论到实践的堵点,如今,这本教材不仅是课堂的核心资料,更成了学生实习、写论文的“利器”。而邱国斌主讲的《项目管理》课程,也凭借创新教学方法与丰富内容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他本人多次担任学校兼职教学督导,更在指导学生参与高等院校项目管理大赛、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一、二、三等奖,以“真问题教学”为全校课程建设树起可借鉴、可推广的标杆,让“理论落地、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切实扎根课堂。
深耕系务:让深夜“酿”出专业好口碑
“不太熟悉我的人总以为我是在国外上班,因为我常在凌晨回复工作消息。”邱国斌笑着提起这个小插曲。作为工业工程系主任,他的日常被系部运转的事务和专业建设的重任填满。白天要对接教务安排、协调教师教研进度、跟进校企合作细节,鲜少有整块时间沉下心来,只有到了深夜,外界干扰少了,他才能专注梳理专业改革思路、打磨科研方案,那些看似不合时宜的凌晨消息,其实是他挤出来的“工作黄金时间”。
即便日常事务繁杂,他也从不忘服务师生的初心,愿以“搭桥人”的角色串联起系部发展的各方力量。建教师交流群供大家分享科研成果、教学心得,帮遇瓶颈的老师对接案例,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个人力量有限,把大家的优势拧成一股劲,专业才能往前走”,这是邱老师一直所坚信的。推动校企合作时,他始终以学生利益优先,反复与企业沟通,不仅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更着重协商让学生参与真实生产环节,接触实际运作中的问题,提前积累符合行业需求的实践经验,为后续就业、发展夯实基础。
正是这份“把琐事做细”的坚守,邱老师不仅为工业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省“五星级”专业、省“十四五”期间一流特色专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更是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出版3部专著与4部教材,实现专业建设与科研成果双向赋能,惠及师生,也因此,大家由衷觉得:“跟着邱主任,干得有劲,学得踏实。”
护航就业:让四年“铺”稳职场起步路
“学生就业不是大四才着急的事,得从大一开始铺路。”作为学院党委委员,及学校样板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邱国斌以党建引领学生就业工作,打造出了就业率稳居学校第一方阵的“王牌专业”。
邱国斌将学生就业帮扶贯穿大学四年。大一上导论课时,便带着校友案例讲专业前景,告诉学生“工业工程能做什么”“企业需要什么能力”;大二大三,在发现学生普遍缺乏沟通能力时,便立刻调整教学大纲,加了不少团队协作、汇报表达的课程内容;到了大四,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安排专业老师“一对一”对接,从简历梳理到模拟面试全程指导,助力学生拿到心仪offer。更特别的是,他还让“实习反哺教学”,鼓励实习回来的学生分享课本里没提过,但在企业里却特别实用的“妙招”,“把这些‘活经验’搬进课堂,比讲十遍理论都管用”,这份从学生需求出发的党建温度,让党组织不只是凝聚教师的向心力,更成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守护者。
如今,邱国斌仍坚守教学科研一线,以“爱为基、责为要、德为魂”践行“最美教师”担当。心系学生成长,做温暖引路者;深耕专业教学,树实干标杆;以言行传家国情怀,育健全人格,用点滴行动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图文一审:吴桂平 图文二审:张耀坤 图文三审:上官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