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南航要闻>详细内容

南航要闻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教授

来源:启航 作者:学生记者 叶晓丹 摄影: 发布时间:2010-07-01 浏览次数: 【字体:

启航网讯  记者:龙院士,您好!2005年您曾来过我校,如今时隔5年,重访昌航,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龙院士:5年前我来过昌航,不过今天再次来这,感受到学校的变化很大。从外表它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有朝气。清山绿水、白云蓝天,风景很美。而且和上次相比,学校新建了许多教学楼,学校的学生培养和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可以看出昌航的发展还是值得肯定的。

  记者:我校在半个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培育了浓厚的航空国防情结,今年又是我校的航空特色建设年,您对我们加强航空国防特色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龙院士:就我个人观点而言,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热爱航空国防事业,要让学生树立航空报国之志,努力学习航空方面的基础知识,关注我国及世界关于航空方面的时势动态。现在的年轻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学航空以后会大有作为。其次,学校要加强与航空领域交流合作,强化教学与科研,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的话,应当多关注当前我国航空领域发展的瓶颈,特别努力在飞机、航天航空机的心脏——发动机的设计和功能上有所创新。

  记者:您所从事的是高科技方面的研究,更新换代的频率很高,这就对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也多次表达出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那么对于当下情系航空的学子走上成功成才之路,您能结合您自身的经验为我们提几点建议吗?

  龙院士:要说到成功成才,基础是最重要的。大学生在学校里首先要把最基础的东西学好,这样才可以为将来的工作奠定一个初步的基础。其次是要学会做人,因为你要与其他人共事,与人共事关键是要合群。航空也好,航天也好,航海也好,现代工程技术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不再是靠一个人单干,像陈景润那样,仅仅用一支铅笔,一张纸就证明出哥德巴赫猜想,现代科学研究更注重团队的合作能力。所以说,一是学到做事的基本本领,一是学会做人的基本处事原则。学会了这两条,只要抓住机遇,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

  记者:的确,您所指出的这两点对我们的人生事业都非常重要。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您今天在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就是我们学校航空学子的榜样。而您近年来也多次到一些高校讲学,通过与年轻学子的交流,您最希望传达一个怎样的思想?

  龙院士:正如我们刚才谈到的创新型人才,这种人才在中国很稀缺。可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好的科技人才,人才的根基源于学校的培养。我希望通过讲学,向这些后起之秀们传达这样一个观点,希望他们为祖国好好地学习,时刻准备着,担负起建设祖国,实现国家崛起的目标。

  记者:您曾痛陈我国航天我国航天事业‘重设计,轻工艺制造’的弊病,指出科技队伍和能工巧匠一个也不能缺。我们学校一直比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您的要求不谋而合,您觉得我校学生还应当注意哪些素质的培养和拓展?

  龙院士:当然,在学校,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包括学工程的、学航空制造的,都应当深入到第一线,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非常重要。我记得当时的国务卿,也是总参谋长罗瑞卿将军曾说过一句著名的口号“有出息的科技工作者到生产第一线去”。这也符合当下我们的一个实情,很多科技工作者,并非设计不出来,往往是做不出来,因为高端科技对器材设备要求很高。

  记者:您今天的讲学主题是“中国航天运输系统技术发展与展望”,刚刚听您的讲座,也了解了相关情况,我很想知道为什么您说政治决断对未来中国航天运输系统技术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龙院士:就政治决断来说,它对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在中国,全世界都一样。只不过受到时代和国家形势的影响不同。比如说俄罗斯,由于苏联解体,当年计划建造的火箭、导弹有些都被空置,即使有一些计划建造,但是他们的经费问题对航空事业的发展束缚很大。中国当下还不错,国家对航空航天这一块支持力度还是挺大的。虽然和欧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不过如果有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而后又有高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的智力支持,相信我们要后来居上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