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南航要闻>详细内容

南航要闻

【立德树人】记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师音乐学院石慧

来源:教务处 作者:教务处 摄影: 发布时间:2016-06-21 浏览次数: 【字体:

石慧老师生活照(图/教务处)

  石慧,壮族,中共党员,1985年10月出生,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空乘教研组组长,全国高级礼仪(礼宾)师,高级礼仪培训师,全国专业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礼仪委员。2008年成为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奥运新星”并进行相关两舱知识培训,后进入国航乘务员训练中心培训;2010年赴京参加全国礼仪(礼宾)师师资培训班学习,取得礼仪师相关证书;2010年首届大学生礼仪大赛全国决赛最佳礼仪导师;2013年获得中国民航运输协会乘务教员证书;2015年获得国际注册礼仪培训师相关证书;2015年赴海南航空乘务员训练中心学习,成为我校海航定向班教员。

  2009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至今,主要授课内容为:服务礼仪、礼仪基础、机上服务、乘务管理概论、客舱安全、应急撤离训练、乘务管理概论等。从业中具备空乘高考、航空公司面试、乘务员专业培训、飞行经历的优势,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自我定位为走实践型教师路线。

  三尺讲台初体验略显羞涩

  石慧大学毕业后,和许多追逐蓝天梦的空乘同学一样,她圆梦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后基于对于母校深厚的感情,以及专业程度的自我肯定,她选择放弃高薪回到南昌,开始空乘教学生涯。

  石慧在准备教案、课件中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不断的修改,不停地请教。她坦言,最担心的是自己的普通话,祖籍是广西南宁,说话稍微快一点“南普”口音就无所遁形,说得慢一点又担心上课的节奏把握不好。迄今为止,虽说口音还如影随形,但空乘学生听力的包容性强,教学效果没有收到任何影响。在督导组老师随机听课中,倒是出乎意料的,前辈们对她的普通话清晰度给予了肯定。经过一段时间,她的自信度慢慢提高了不少,也渐渐明白,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吐字清晰,口音不是关键,并不能成为教学能力提升的最大阻力。

  在没成为大学老师之前,石慧觉得老师这份职业应该很容易。而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令她记忆犹新的是上的第一堂课,为了符合空乘教师的职业化形象要求,还特意穿了双高跟鞋,那时候的她才发现,讲台附近是没有凳子可以给老师坐的,整个课程下来眼看就快成为讲台“站士”了,小腿酸痛不已。也许有人困惑:她不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吗?站,应该是一件易事啊。可是空中乘务员的“站”是几乎没有交流感、没有太多思考的纯粹肢体行为;“站”讲台可是截然不同的,要不停的思考、要声音洪亮、还有调动课堂气氛等,这个精力上的消耗远比前者要大许多。光光是体力上的挑战,就有点出乎石慧的意料。

  三尺讲台站得稳拼实力

  提高教学水平没有捷径,就是经验的积累过程。当然,听课交流、课后探讨、课外互动、学习进修必不可少。石慧总结道:新手老师一定要从注重授课内容慢慢的转变到注重授课形式上来,到时候就会发现,同样是教授一个要点,不仅是传统的讲授式,还有反问式、提问式、举例式、引用式……

  如果能多元化组织课堂,一定能让授课氛围活跃起来;请前辈、同事、学生多提意见,虚心听取,仔细反思,自我改革;和学生的配合要延伸到课堂以外,线上互动是她最常用的方式。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石慧提到她最有效的互动就是组织了一段时间的微博课堂,效果特别好,在微博中把下节课的知识要点放上,到了上课用课程导入方式提问进行,这个做法值得推广。“学院派”的路线为传统路线,偶尔加入些市场元素,会对自身要求更高,也更符合现在学生的期望值,假期社会进修就能帮助“学院派”老师有更多不一样的感悟。

  都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石慧认为:老师是一个太阳,只有让自己有能力不停地发光发热,才能将知识之光播撒到每个角落。这是一个自我要求很高的职业,当我们保证有一缸水的时候才有资格分给别人一杯水。通过不断的学习、充电,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保持在符合预期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