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二级学院巡礼|经济管理学院:融航空报国基因 育经世致用英才
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安排,为深入推进二级学院自评自建工作,展示各二级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活动。本期巡礼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和通经纬,策贯东西
1 学院发展全景图:底蕴与使命同行
【历史传承与战略定位】
溯源于1993年社会科学系经济学教研室,历经独立设系(2001)、更名建院(2006),经济管理学院深耕立德树人三十载,形成“人文底蕴深厚、航空特色鲜明”的办学基因。学院锚定服务航空强国战略、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核心使命,以“新文科优势突出、航空服务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贡献彰显”为目标,致力于“知航空,懂管理”的特色人才培育,构建教学研究型学院发展新范式。
【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71人中,高级职称占比53.5%(教授13人、副教授25人),硕士生导师37人;拥有省部级人才17人次,涵盖“双千计划”领军人才、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金牌教师、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教师获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多维育人平台】
学院现有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管理(MPA)、工业工程与管理、数字经济等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南昌市营商环境研究中心、江西区域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南昌航空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工业工程研究所等5个科研平台。学院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加强校企合作,设有实验中心、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及平台、案例研讨室等教学平台,并在沿海地区与发达城市建有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实践平台。
【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经济学系、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业工程系和财务会计系5个系,设有经济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工业工程、会计学等5个本科专业,全部一本招生。其中,工业工程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为省级一流专业。工业工程专业为江西省“双一流”建设的优势专业,蝉联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榜首。
2 办学特色:三维赋能人才培养
【特色一】党建凝心聚力,厚植航空报国精神基因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学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近五年,学院党委严格按照“五个到位”要求,学院年度目标考核多次优秀,书记抓党建述职多次“好”等次。获评校级“党建工作标杆学院”、6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党建双融双育:学院不断强化党建思政育人功能,确定了建设课程思政一流课堂提升课堂“育德”功能的路径,出台了《经济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能力,开展了课程思政融入教材编写工作。学院积极与属地航空企业开展支部共建,有组织地挖掘了“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航空报国元素,将其与知识点有机融入课程建设,以翱翔蓝天的“鸿鹄智”塑造师生“忠诚之魂”;增强学生认知认同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中的优势,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奉献精神”,夯实了经管类学生素养培养的奉献本色。2024年,光明日报以“航空报国立大志 五育并举培英才”为题对我院进行专题报道。
名师领航工程:学院积极发挥名师效应,依托 “航空报国 三全育人”名师工作室,汇聚党员、民主党派、青年博士等优秀代表,多名教师获评“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江西省最美辅导员”“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金牌教师”等荣誉称号。建设了江西省社会科学青年创新团队“数字金融与数字产业交叉学科团队”以及“智慧工业工程与质量管理”等省级创新团队,吸引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入团队,围绕创新创业、科学研究开展知识传授和创造工作;打造了民主党派服务地方发展团队,组建智库团队围绕江西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带领学生参与调查研究。培养了一批“愿学习、会学习、善学习”且志存高远的优秀大学生。
红色古色实践育人:以江西红色资源、传统文化古色资源为实践载体,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任职航空工业)“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省优秀共青团员”“全省最美大学生”“感动昌航十佳大学生”“成才路上好青年”等荣誉。学院“溯源”爱国主义实践队荣获2024年省高校学子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光明日报等十余家主流媒体报道,其中,新华社客户端首日浏览量超过100万。
【特色二】产教科创融通,锻造复合型人才链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院积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以产教融通、科教融汇赋能专业育人高质量发展,着力培养“知航空、懂管理”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校企协同创新:学院积极推动与洪都航空、昌河飞机、江铜、江铃、小米、江西质标院等知名企业之间校企合作,推进经济学以航空(低空)产业数据挖掘、工商管理以航空企业案例开发、电子商务以跨境电商和航空物流、工业工程以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等的特色建设,严格落实《南昌航空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南昌航空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着力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工业工程、电子商务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经济学、电子商务、工业工程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工业工程专业获批江西省“双一流”建设的优势专业,被评为江西省五星级本科专业;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被评为江西省四星级本科专业。《项目管理》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科研反哺教学:学院汇聚科研创新资源,谋划体系化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各专业与20余家政府机关、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组建“政产学研”创新团队,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申报“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与管理创新”等省级研究基地,科教融汇助力多维度育人要素集成。学院瞄准国家亟需攻关领域,近五年来主持各类纵向项目152项,其中“产业链安全视角下中国航空制造业生产网络韧性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计2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航空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与行业特色课题100余项;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领衔省市县各级政府机关、企业单位横向项目36项,与资溪县合作开展了VEP和碳标签核算工作。
学科-专业-产业动态耦合:学院聚焦低空经济、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突破了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多项关于低空经济、未来航空等研究报告获得省领导的重要批示和重要报刊转载,彰显了学院服务我省航空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方案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获评江西省五星级本科专业。
【特色三】双创教育筑基,激活学生发展原动力
经济管理学院多年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始终以全面提高学生“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为目标,不断优化组织保障和激励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全链条双创培养体系:学院面向全校开设通识必修课《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通过两学期三阶段教育,实现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无缝衔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设立“科技文化节”系列赛事;开设电子商务创新实践班、市场调查与分析创新实践班,通过“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赛事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赛事育人现成效:近五年,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59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37项,省级奖项259。共有1343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年均获奖数量和学生人次始终高居学校前茅。
社会价值显担当:学生创新意识强,创业积极性踊跃。近五年来,学院共有30余名本科生创办企业,涌现了“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朱丁亮等创新创业典型。学生创业项目“小绿车科技”获省级领导高度评价,形成“创新驱动、责任担当”的经管双创文化。
三、学院未来发展规划:对标国家战略的奋进蓝图
展望未来,学院将围绕“航空强国”“制造强国”战略需求,深化“新文科+航空特色”交叉融合。紧抓发展机遇,面向航空强国、制造强国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锚定“国内知名 省内有名”的目标,继续发力立德树人各项工作。未来行动路径:
1. 党建引领提质:建设全国高校党建标杆院系,打造“航空报国”课程思政品牌矩阵。
2. 专业认证突破:全面推进OBE理念,工业工程专业率先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3. 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建低空经济研究院,做好首批标准化进校园试点工作。
4. 双创教育升级:申报省级虚拟教研室,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质再上台阶。
学院将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踔厉奋发,攻坚克难,以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院的发展写下新时代的奋进之笔,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谱写“为航空铸魂、为产业育才”的新篇章,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昌航经管智慧!
(图文一审:陈晓芳 图文二审:张耀坤 图文三审:上官飞 图文终审:伏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