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赣鄱行】看南昌航大如何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四)
编者按:6月21日,“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2025年江西高校学子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于我校举行。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关于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部署,我校党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20余支实践团队通过“学、讲、研、践”等形式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现推出“青春赣鄱行”专栏对实践活动进行系列报道,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经济管理学院赴瑞金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近日,经济管理学院“薪火”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来到瑞金,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踏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实践队员们化身“红色讲解员”,分板块讲述背后的故事。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那一刻,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在沙洲坝革命旧址群,实践队员漫步红井之畔,聆听“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步入“二苏大”会址,重温这段伟大历史。
离开沙洲坝,队员们前往叶坪革命旧址群。在红军烈士纪念塔前,队员们凝视塔身“踏着先烈血迹前进”的标语,立志要把缅怀追思的心迹化作勇毅前行的足迹。
其间,实践队员们还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同时精心组织关爱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的活动,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为筑牢安全防线添砖加瓦;举办航空知识宣讲会、组织手工拼图活动,让航空报国的种子扎根青少年心田。
“青年一代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瑞金这片红色沃土上,实践队员以脚步丈量信仰的高度,用行动诠释担当的厚度。大家表示,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把红色热血融入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以无畏的勇气、不懈的奋斗。

文法学院赴多地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筑牢思想根基,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近日,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星火燎原·同心筑梦”赴多地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探寻红色足迹:重走方志敏革命道路
实践队赴上饶市弋阳县探访方志敏故居,从其简朴的成长环境和清苦生活中,探寻他坚守清贫革命精神的源头。在方志敏纪念馆内,带队老师围绕“方志敏精神”进行细致地讲解,深化了队员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在叠山书院,实践队追寻方志敏革命思想萌发的轨迹,进一步筑牢历史使命感。
实践队深入横峰县,走进中共闽浙赣省委旧址、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地,系统学习方志敏领导下苏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建设成就,在红军烈士纪念亭缅怀先烈,实地感悟革命精神。来到玉山县方志敏清贫碑前,实践队开展敬献一束花、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诵读一段《清贫》、绘制一张革命路线图、撰写一篇心得的“五个一”实践活动,深切体会方志敏对清贫的坚守。在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带队老师边走边讲解,帮助队员们从革命先辈的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走进方志敏烈士陵园,队员们鞠躬默哀,向这位伟大的革命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集体诵读《可爱的中国》。队员们沿着方志敏的足迹参观学习,既深化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更在行走中锤炼了初心使命,让青春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中焕发活力。
挖掘红色资源:雷兰村红色文化调研
雷兰村位于弋阳县葛溪乡西北部,县定“十四五”重点村、省定“十三五”脱贫村,也是弋阳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畲族村。在雷兰村村支书陈世武的带领下,实践队走访村中老党员、畲族村民,了解畲族文化和红色文化,挖掘民族大团结故事。同时,实践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专题调研,深刻感受乡村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感受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
实践队在雷兰村民族小学面向村民、村干部以及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宣讲活动。在理论宣讲中,实践队员讲述方志敏的革命故事,带领学生诵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感受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法学专业学生以土地承包、网络安全等农村常见案例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法律知识;戏剧与影视专业研究生在推广普通话宣讲中,设计“绕口令”“趣味朗读”等游戏,帮助大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发音准确性;通过移风易俗宣讲,实践队与村民共议破除彩礼攀比、红喜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方法,共树文明新风尚;航空文化知识课堂上,实践队科普航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飞机模型制作,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航空报国的种子。
本次实践活动对于队员们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淬炼,更是一堂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成长课。实践队重走方志敏革命路线,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融入青年血脉。深入雷兰村开展志愿服务,让青年学生在服务基层中坚定信念、锤炼本领,让青春在传承红色精神、服务社会中彰显担当。
(图文一审:李梦遥 图文二审:赵欢欢 图文终审:舒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