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问题导向+团队协作+多课同向” 三维联动探索思政课改革
启航网讯 7月17日,光明日报以《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问题导向+团队协作+多课同向” 三维联动探索思政课改革》为题报道我校。
全文如下: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针对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起以问题导向为牵引、团队协作为支撑、多课协同为抓手的三维联动改革机制,通过打造“问题导向+专题呈现+活页补充”的教学内容体系、“名师示范+教师展示+专家指导+团队磨研”的新型教研共同体,以及“主课堂+拓展课堂”的立体化教学网络,形成辐射全省的示范样本。
问题导向驱动
打造精准供给的内容体系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通过问题重组教学内容,以“问题式”呈现专题,运用“活页”优化教学内容,形成了“问题导向+专题呈现+活页补充”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团队聚焦“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关注点困惑点、社会焦点热点”等方面的“问题清单”,通过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从“问题清单”中提炼课程的关键问题,打造精准供给的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团队重点把握问题的启发性,明确思政课讲道理的“着力点”,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困惑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内容,构建具有递进逻辑关系的问题链,通过问题链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型教学,提升教学内容深度。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树立价值观念等方面不断进步,朝着课程目标方向发展。同时,教学团队注重把握问题的辨析性,增强思政课理论辨析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设置辨析性问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辨析中坚定“四个自信”。
团队协作支撑
构建“一课多师”教研共同体
针对思政课内容涉及面广、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背景相对单一的问题,南昌航空大学创新教研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凝聚“办好思政课”的合力,引导思政教学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发力,实现“一课一师”向“一课多师”转变,让思政课有吸引力、课堂有魅力、教师有聚合力。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江西省建立的“组长单位+牵头单位+秘书单位”层次化协同的新型教研共同体,以课程为单位,开展跨校“一专题一备课”活动,采用“名师示范+教师展示+专家指导+团队磨研”一体化推进的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院邀请获得国家教学比赛奖项的名师开展示范教学,青年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展示,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材编写组成员等专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全面指导。新型教研共同体通过团队协同攻关,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拓展教学思路、丰富教材内容,帮助教师深度掌握教材,产生了较强的聚合、辐射和联动效应,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优质师资共享。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牵头单位,整合教学共同体共同打造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案,在江西省各高校推广使用。
多课同向发力
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建好校内思政小课堂的同时,不断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打造社会一线课堂、航空文化特色课堂、网络思政微课等多种课堂形态,构建了“主课堂+拓展课堂”的立体化教学网络,形成了由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场域课堂同向协同育人的格局。课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课外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阵地,通过建立思政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机制,打破课程内外壁垒,强化协同效应。
学院坚持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统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立足江西“四色”文化资源(“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生态文化、“蓝色”航空文化、“古色”传统文化),组织师生“同实践、同开发、同讲述”,着力打造“四色三同”“一线课堂”和具有江西省地方特色的“四史”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
学院将思政小课堂“搬到”校外场馆,组织学生走进红色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伟人故里等场所,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地教学,让抽象理论知识与具体历史场景深度对接;邀请基层干部、时代楷模、劳动模范、科学家等走进校园,现身课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案例为素材,让课堂教学更鲜活生动、更具吸引力;借助互联网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云游数字场馆”活动,开发“虚拟仿真教学”等线上平台,将红色文化资源、新时代伟大成就等内容转化为虚拟场景;借助教学App等工具打造“互联网+思政课”模式,打破时空限制,构建“线上沉浸式体验—线下深度化实践”的立体交互场景,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云参观”“云体验”等方式进行学习,实现社会大课堂从物理场域到虚拟场域的跃升。
激发教学活力
思政课改革效果多维彰显
“问题导向+团队协作+多课同向”的三维联动改革模式使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思政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形成了可推广借鉴的教学改革做法与经验。调查结果显示,学院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热情和教学投入度明显增强。90%以上的青年教师认为“问题式”“专题化”改革能准确把握思政课教学的重难点和热点问题,有效优化课程内容、增强问题意识,显著提升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研究专项(重点一项)的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和“四史”课获批江西省一流课程。学院获江西省教学改革创新团队和江西省本科高水平教学团队各1个,获江西省“一课多师”示范团队2个。近年来,学院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特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四色三同”“一线课堂”形成了思政课特色实践育人品牌,获批江西省思政工作精品重点项目和江西省青年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未来,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努力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媒体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7/17/nw.D110000gmrb_20250717_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