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瞩目】江西省老兵宣讲团走进高校开展主题巡回宣讲
启航网讯 9月12日,南昌航空大学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前来聆听宣讲报告会的同学们目光如炬,聚焦在台上佩戴绶带、胸前挂满军功章的宣讲团老兵身上。多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
全文如下:
大江新闻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付睿 通讯员刘晓毅报道:9月12日,南昌航空大学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前来聆听宣讲报告会的同学们目光如炬,聚焦在台上佩戴绶带、胸前挂满军功章的宣讲团老兵身上。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道尊重爱惜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南昌市老兵宣讲团副团长熊志强,是一名在战火硝烟里淬炼而出的参战老兵。他声音洪亮、精神饱满,激动地向同学们讲述:“亲爱的同学们,当你早晨喝完一杯牛奶的时候,当你在花前月下悠然漫步的时候,你可曾知道在46年前……”
在熊志强的娓娓道来中,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46年前那场炮火连天、充满生离死别的战争场景。他感慨道:“也许那时我倒下,将不再起来。”是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安宁,是一代代的英雄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
“那一句‘向前冲’,让我更加明确了党和国家在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心中的分量。”材料学院161班黄圆姝爱在受访时表示,她会将这一份感动化为继续前行的力量。
来自江西省博物馆的90后讲解员江柯以《铭记历史强国有我》为题,向同学们回顾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
杨双峰是海军第二代南昌舰最后一任机电长,他与南昌舰相识22年,相伴18年。在宣讲现场,他为同学们讲述了三代南昌舰的故事。故事的背后,是“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和“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奋斗历程,也蕴含着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在英雄城、英雄舰跨越时空的传承。
南昌是新中国首架飞机诞生地。来自空军某场站的何发生是空军一级军士长,他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伟大梦想的背后,是平凡岗位的坚守;璀璨荣光的背后,是默默无闻的付出!”在大山里,何发生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了三十年。他苦练本领,还写成120万字的《我的军旅随笔》。
记者留意到,台下听讲的大一新生们,有人在认真思考该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奋斗时光。
身边的榜样更能激励人。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唐锌,原本以专业前三成绩考取英语笔译专业,却毅然保留学籍,选择报名参军。“在戈壁的烈日下训练,我的皮肤黑了,骨头却硬了;手心磨出了茧子,心里却更透亮了——因为我知道,我的每一步脚印,都在守护着身后的万家灯火。”唐锌在喀喇昆仑之巅,用脚印作界碑,以青春守护着祖国山河。
在这一个半小时内,五位老兵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各自的人生故事。随后,南昌市老兵军嫂艺术团的老兵们带来了合唱《保卫黄河》,展现出退役老兵们永不褪色的爱国情怀;南昌航空大学的学子则献上独唱《当那一天来临》,彰显出新时代大学生们渴望为祖国驰骋疆场、奉献青春的担当。
“老兵宣讲团的宣讲,是为我们送上门的、特别珍贵且特别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我们老师学生都特别欢迎。”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昕阳说。
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优秀老兵的故事,是开展思政课的重要资源库,运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国防教育,往往更加生动、效果更好。据记者了解,当时全省各级老兵宣讲团成员正忙着在各高校、中小学开展宣讲活动。
媒体链接:
大江新闻:
江南都市网:
http://www.jnds.com.cn/system/2025/09/15/0303154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