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随想
时光如梭,今年的五·四青年节由于大部分时间被课堂占据,一晃眼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今天有点不一般,思绪难免神游,将时间回溯到1919年5月4日,也就是在同一天,一群和我们一般风华正茂的青年,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据理抗争,中国这个饱经沧桑民族的命运开始得到了改写。弱国无外交,就是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饱受列强欺压的中国,第一次象征性地以战胜国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会上中国提出坚持国家主权,不料,这一合理请求不但被无理拒绝,相反,中国的利益俨然成了各帝国主义之间政治交换的筹码。每次看到这里,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心情很复杂,我感觉那时我们伟大的民族那时候一定在哭泣,既像是在哭诉自己的不幸,又像在乞求着什么。
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1919年注定了是一个多事之秋。这一令人失望的外交结果,让举国青年为之愤慨,外交的失败很快演变成了这场爱国运动的导火索,首先是北大学子发起抗议。当权者误以为这只是小打小闹,成不了什么气候,以为随便对付一下就过去了。可他们出卖的是国家利益,即使是在他们的疯狂镇压下,这场运动还是在全国高校迅速蔓延;继而得到各个阶层积极响应,局势很快就变得难以控制,使得当权者难以应对,众怒难犯,最终只能妥协,惩办卖国贼,释放被捕学生,结果不亦快哉。虽然外交上失败了,但是我们广大的青年却用他们的激情与行动,改写着历史,逐步唤醒着中国这条熟睡的巨龙。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代代青年继承了五四运动那种敢于为民族抗争的精神,为探索中国的出路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
这场运动,其主力军是学生和青年,不知道他们当时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义无反顾冲破重重阻拦,冲上街头为国呐喊,抗争。试想如果我生活在那样一个年代,我是否也会毫不犹豫加入他们的行列。青年强则国强,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最终他们成功了。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他们很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孱弱,即使作为战胜国,在国际上同样没有任何政治话语权。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他们敢于用自己的行动抗争呐喊,即使个人的影响力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即使可能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可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街头,也就是因为无数个像他们那样的人努力地抗争,最终青年们成功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五四运动虽过去93年了,但它的的影响并未随着时光的流逝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仍将引领着广大青年在未来的道路上前进。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同处那个时代,我们是否也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书中提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对广大青年寄予殷切希望。身处此太平之时,我感到很庆幸,但我也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不轻,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这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相比他们,我们算是幸福的,今天,我们应该为身处太平之时而感到满足,因为这个社会为我们提供的已经够多了。宽敞的教室,安静的图书馆,在知识海洋里遨游的我们更应该奋发图强为祖国的建设努力。